——四年,1952 篇親子日記
德州新聞網(wǎng)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俞榮攝影孫學虎)
每天寫一篇日記,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堅持1952天,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德州小學家長張粉利堅持寫親子日記四年,獲得“全國親子日記”第一名。比榮譽更珍貴的是,通過親子日記,她找到了與孩子溝通的恰當方式,母女倆從“敵對面”到無話不談。打開她的親子日記,就像看到一張“藏寶圖”,孩子的每一段成長都熠熠生輝。
寫“親子日記”,最初是由濰坊一所小學發(fā)起的,國內(nèi)許多學校前去參觀學習。2017年4月,德開小學王海新老師就是其中一員,他從中受益很多,回校后,發(fā)起了此項活動,通過手機小程序?qū)懹H子日記,并面向全國公開共享。張粉利是最早一批參與此項活動的家長。
張粉利介紹,當時她和女兒關(guān)系很僵,她對女兒的事,事無巨細全部要管,而女兒則千方百計逃離媽媽。在這種情況下,寫親子日記對張粉利來說是一個出口?!摆ぺぶ校腋杏X到,一直寫下去,一定有收獲?!笨恐@股韌勁,她每天堅持,哪怕是工作加班忙到晚上,她寫著寫著睡著了,半夜醒來,揉揉眼睛也要繼續(xù)寫完。
在張粉利的最初日記中,關(guān)注點都是女兒?!敖裉鞄c寫完的作業(yè)”“明天考試,孩子怎么一點沒有緊張感”“又因為一點小事哭了”……就這樣,大概記錄了一年,她期待中的變化沒有發(fā)生,和女兒的關(guān)系依舊緊張。
直到王海新老師在她分享的日記后面留言,“孩子是家長的鏡子”。這句話醍醐灌頂,張粉利開始轉(zhuǎn)變寫親子日記的思路,日記中出現(xiàn)更多的是她今天遇到了什么問題,解決方式是不是欠妥,同時不斷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比如可以自己收拾房間、成績進步了。
點滴積累終于迎來質(zhì)的飛躍。在六年級上學期的一次數(shù)學測試中,女兒考了95分,而此前女兒平均分只有70分左右。張粉利興奮地詢問女兒用了什么學習方法,成績進步這么明顯。女兒告訴媽媽,“其實什么都沒有變,只不過現(xiàn)在媽媽每天都在夸我,我覺得我能做好多事,學習也是非常簡單的事了,我愛現(xiàn)在的媽媽”。
“每天寫日記其實是個笨辦法,可長時間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睆埛劾f,寫親子日記改變了她和女兒兩人,未來她還會繼續(xù)把日記寫下去,用文字記錄下家庭的點點滴滴,送給未來自己的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