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2月29日電(記者劉芳)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又稱“人造太陽”)組織29日與中核集團中核工程牽頭的中法聯(lián)合體簽署真空室模塊組裝合同。這是中核牽頭的團隊成功安裝ITER“心臟”設備之后,再次承擔其核心設備安裝任務。
在法國南部圣保羅-萊迪朗斯的ITER建設現(xiàn)場,ITER組織總干事彼得羅·巴拉巴斯基、中法聯(lián)合體ITER項目總指揮邰江、法馬通高級副總裁卡特琳·科爾南共同簽署合同。
巴拉巴斯基表示,中國在技術和人力方面為ITER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建設現(xiàn)場擁有強大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中國團隊承接核心裝置安裝合同,正在出色完成組裝任務,非常值得信賴。
同時還擔任中核工程歐洲公司總裁的邰江告訴記者,該合同的簽署將極大提高中國在國際大科學工程中的參與度與貢獻度,同時為國內相關工作的開展積累經驗、培養(yǎng)人才,提高中國核聚變工程建設能力,助力核能“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
ITER是當今世界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之一,旨在模擬太陽發(fā)光發(fā)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yè)化可行性。ITER是一個能產生大規(guī)模核聚變反應的托卡馬克裝置,被譽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陽”,由中國與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共同實施。
中國于2006年正式簽約加入該計劃。2019年9月,中核牽頭的中法聯(lián)合體與ITER組織簽署主機安裝一號合同,標志著中國開始深度參與實驗堆“心臟”——托卡馬克核心設備的安裝。
真空室模塊組裝是ITER項目最重要設備在關鍵路徑上的工作,對項目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據(jù)中核工程人員介紹,真空室外形像一個巨大的甜甜圈,為便于安裝,被分成9個模塊,模塊本身為3層夾心結構,由內到外分別為40度真空室扇段、真空室冷屏和環(huán)向場線圈。真空室模塊需先在裝備大廳將真空室冷屏、環(huán)向場線圈組裝到真空室扇段上,然后整體吊裝到托卡馬克堆坑內,計劃總工期為35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