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微特稿】美國“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航天器2022年撞擊一顆近地小行星后,科學家經(jīng)過一年多研究發(fā)現(xiàn),撞擊不僅改變了這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連小行星形狀也變了。
據(jù)路透社報道,科學家19日說,這顆名為“雙形態(tài)”的小行星在航天器撞擊前像一個中間有點鼓出來的球,現(xiàn)在的形狀像一個橢圓形西瓜。
“普遍的理解是,這顆小行星是由塵埃、砂礫和巖石聚合而成的松散星體,因此,總體強度較低,與堅硬的整塊星體相比更容易變形?!泵绹鴩液娇蘸教炀謬姎馔七M實驗室研究人員史蒂夫·切斯利說。
DART航天器2022年9月26日撞擊這顆近地小行星,以期改變其運行軌道。它是一個近地雙小行星系統(tǒng)中較小的一顆小行星,直徑約160米,距離地球約1100萬公里。撞擊發(fā)生時,DART航天器的速度約為每小時22530公里。
這兩顆小行星對地球都不構成威脅。這是美國航天局首次開展小行星軌道偏移技術的測試,旨在提高防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能力。
科學家發(fā)現(xiàn),航天器撞擊導致這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變形”,原本的圓形軌道變成橢圓形。軌道周期也發(fā)生變化,如今圍繞這一雙小行星系統(tǒng)中另一顆行星運行一周需要11小時22分3秒,比原來縮短33分15秒。
“我們認為這是由于這個天體系統(tǒng)中的松散碎塊不斷飄散,帶走角動量,因而必然導致軌道縮小?!鼻兴估f。